舊約人物

 

舊約中的主要人物及大事

 

前言

格林多前書第十章的標題--以色列人的歷史可資鑑戒;格前(10:11):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這一切事,都是為給人作鑑戒,並記錄了下來,為勸戒我們這些生活在世末的人」。 這也就是要我們在了解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後,能知反省,再讓我們在信仰上面得著聖化,得著潔淨。

 

亞當和厄娃

人類的原祖父母。天主讓亞當和厄娃分享祂神性的生命,同時也讓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後來,他們因不聽從天主而犯了罪。但是天主仍然愛他們,並答應將派一位救主,來救贖他們。

 

諾厄

亞當與厄娃的子孫品行日漸敗壞了,到處充滿了暴力。天主說:「我已決定要結果一切有血肉的人,因為他們使大地充滿了強暴,我要將他們由大地上消滅」。(創 6:11-13) 不過,天主注意到諾厄是那時代唯一正義齊全的人,常同天主往來。天主決定要救他和他的家人。祂對諾厄說:用木造一只方舟,好使它像一艘大船一樣,在水面浮起來,然後我要使洪水淹蓋大地,一切生物都要被水淹死。只要你和那同在方舟的人才能得救。

 

公元前1800年 希伯來─猶太歷史約於此時開始。

 

亞巴郎

大洪水以後,天主召叫亞巴郎、祂選民的祖先,離開故鄉。天主許諾要讓亞巴郎做許多民族的祖先。天主告訴亞巴郎,他的後裔要多得有如天上的繁星,數也數不清。亞巴郎相信天主,並照著天主的話前行,成了猶太人的祖先。

 

依撒格

亞巴郎和他的妻子撒辣,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才生了依撒格。亞巴郎願意把他的獨生子依撒格奉獻給天主。亞巴郎正伸手舉刀要宰獻自己的兒子時,上主的使者從天上對他喊說:「亞巴郎!…不可在這孩子身上下手,不要傷害他!…我必多多祝福你…地上萬民要因你的後裔蒙受祝福…」

 

雅各伯

依撒格和他的妻子生雅各伯。有一天,雅各伯做過一個夢,他夢見一個梯子一直伸到天上,有天使在梯子上,上上下下。上主立在梯子上說:「我是上主……」雅各伯一覺醒來,滿懷敬畏地說:「這裡不是別處,乃是天主的住所,上天之門……」

他生了十二個兒子。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就是從雅各伯的十二個兒子繁衍而來的。

 

若瑟

若瑟是雅各伯最疼愛的小兒子;雅各伯給若瑟做了一件彩色長衫;若瑟的哥哥們都因而嫉妒若瑟,決定把若瑟賣給埃及人。後來若瑟作了法老王的大臣。各地鬧飢荒時,若瑟的哥哥們都到埃及來找糧食。若瑟不但給了他們糧食,而且原諒了他們。因為若瑟的善良與智慧,許多人都得到了救援,不致餓死。以色列的子孫,就在埃及興旺起來,成為一個大民族。

 

在福音中經常提到「亞巴郎、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」,指的就是猶太歷史中的這一段重要時期。這幾位「聖祖」的故事都記載在創世紀,也就是聖經的第一部書中。

 

公元前1500年

以色列民族在埃及的好景並沒有持續多久。以色列人在仁慈的法郎統治下,生活了約一百五十年以後,就遭到暴君的統治。他們把以色列人當做奴隸,叫他們從事非常辛苦的工作,例如製作磚塊以及建築工人。以色列人原本是自由的民族,在埃及人的奴役下,日子過得苦不堪言;因此他們盼望能重獲自由;但是他們的盼望在過了好幾百年以後才得實現。

 

 

公元前1250年

梅瑟

若瑟去世之後,法老王擔心若瑟的後代會越來越強大,於是命令埃及境內的猶太人作埃及人的奴隸,生活困苦。天主幫助了他們,派遣了梅瑟,帶領猶太人出離埃及,重獲自由。天主又藉梅瑟頒給以色列人法律,來指引他們度聖善的生活。我們稱這些法律為十誡。

 

在希伯來歷史中,天主先與亞巴郎,後來又與其他的人訂立個人的盟約;現在天主把盟約擴大到整個以色列民族。根據經書的記載,天主答應做他們的天主,而他們「會成為祂的子民」。這使得以色列人民有了一種認同感,生命有了意義,也有了目標。

 

直到今天,猶太人仍然十分看重這盟約。我們只有在了解了天主與祂子民所立的盟約後,才能了解猶太人,了解耶穌,了解我們自己身為教會,以及身為基督徒的意義。

 

梅瑟死後,以列色人越過約旦河,進入了「預許的福地」,即位於地中海東邊的客納罕。可惜的是,他們又分裂為許多支派,分住在不同地區,不但減弱了力量,甚至減弱了與天主的結合力。約有兩百年的時間,他們在英勇的戰士─民長的領導下,與各方敵人作戰,並繼續信賴天主。

 

然而到了公元前1050年左右,以色列人遇到了勁敵──培肋舍特人。以色列人若想生存,必須團結起來,接受一個領袖的領導。在情勢緊急之下,他們選出了第一個國王--撒烏耳。

 

公元前1000年

 

撒烏耳

撒烏耳是一位戰士,卻不適合做君王。雖然他驍勇善戰,個性卻十分軟弱。他嫉妒一個名叫達味的年輕人,後者因為數次帶領人民戰勝培肋舍特人,而贏得了民心。這時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已分裂成兩大國,北邊的十個支派仍叫作以色列,南方的兩個支派則叫作猶大。

 

撒烏耳死後,南國猶大承認達味為王,北國則承認另外一位領袖;後者遇刺後,所有的支派都投奔達味。達味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,年方卅七歲時,統一了以色列,並領導以色列人打敗培肋舍特人。

 

達味

達味是以色列最偉大的國王;他也非常敬愛天主。達味小時候在白冷城附近的田野放羊。天主許諾達味,救世主會在他的家族中誕生。

 

耶路撒冷於是成為「達味城」;達味夢想在那兒建造一座壯麗的聖殿,以存放十誡約櫃。因此耶路撒冷不但是政治中心,也成為宗教中心。直到今天,人們仍然認為達味是最偉大的以色列國王。在去世前,達味指定他的兒子撒羅滿為繼承人。

 

撒羅滿

達味的兒子,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;他為猶太人建造了一座輝煌的聖殿,供猶太人敬拜上主。今天在耶路撒冷仍然能看見這座聖殿的遺跡──面牆。

 

在位四十年,建立了許多功績,為了建造聖殿,他必須向人民課重稅;人民怨聲載道。又建造異教徒的聖壇,並且崇拜偶像。撒羅滿死後,繼任的國王大多軟弱無能;國家也四分五裂。北國在公元前721年,終被亞述人滅亡。

 

先知

先知是天主所特選的人,蒙受天主的默感,宣告天主的旨意與民眾。可說是上主的代言人,召叫人們重新回到與天主訂立盟約的關係中;並帶領子民們找回原先所賜給他們的聖潔。

他們是神權政體的守護者。在以民分裂之後,南國猶大及北國以色列,都有勇敢的先知起來,以大無畏的精神,衛護天主的權利,並保衛弱小的平民百姓。在上主親自降臨並拯救世人脫離罪惡與奴役生活前七百年,先知就預言了救世主的誕生,告訴以色列人說:「你們要鼓勇氣來,不要畏懼,看,你們的天主,祂要親自來拯救你們!」

 

四大先知--大先知書的篇幅較長

 

依撒意亞 (約公元前740年)

以色列民族史上,最著名的先知當推南國的依撒意亞,因為當他領悟了上主超絕的威嚴及至聖性的那一刻起,便開始勸勉百姓改惡遷善,並確信天主絕不會完全剷除自己的百姓,必留下一些聖善忠信的遺民,由他們中將要出生未來的救主默西亞(2:1-5; 4:2-6; 7:10-17; 9:1-6; 11:1-9)。而這位默西亞必將要完成救贖的大業(42:1-7; 49:1-9; 52:13; 53:12)。

 

耶肋米亞 (約公元前645年)

耶肋米亞先知讓充軍到巴比倫的遺民懷抱著信心,信賴上主與聖祖所許的誓約,堅信天主絕不會將他的選民永遠拋棄不顧。並預言南北二國必將復合,默西亞必由達味後裔中出生,建立一新的、永恆的默西亞神國。

以色列子民對先知的勸言逐漸有所領悟,且衷心的悔改(見《巴路克書》),並下決心重新度一真正熱誠的宗教生活。

 

厄則克耳(公元前593年)

厄則克耳於公元前597年被擄往巴比倫(33:21),五年後,他得了天主的啟示,被召作充軍之地的先知(1-3章)。

他以天主的光榮和神聖為出發點。再三強調,為懲罰犯罪的以民,只有使他們國破家亡,流離各國,纔能叫他們歸正,叫他們承認「雅威」是他們的天主,纔能消滅他們崇拜邪神的傾向,改變他們的鐵石心腸。歸正之後,天主要由各地把他們領回原地,使南北二國統一,且要有一位善牧來管理他們。那時要有新聖殿,新禮儀,新聖地。

 

達尼爾(公元前609-598年)

達尼爾書的目的,異於古先知的目的--不在勸化百姓改惡遷善,而是藉著神視內所得的啟示,安慰和鼓勵人民,使他們恆心等待末世的救恩。但是這末期未來到以前,信徒還應經過長久的折磨及迫害,目的是叫他們淨化;但他們該知道,這磨煉的時期,不會超過天主早已決定的時日。(9:25-27; 12:7-13)

 

十二小先知 ─ 稱為「小先知」,是因這些書的分量較少

 

歐瑟亞

北國的先知,他和一個淫蕩寡婦的不幸婚姻,變成了一個象徵,象徵人們對天主的慈愛及友誼所持的反應。因為人們對天主不忠,心中沒有天主。

 

岳厄爾

勸導百姓以齋戒和祈禱來悔改,預言上主要傾注祂的聖神在一切有血肉的人身上。

 

亞毛斯

北國的先知,他曾預言盟約的失效,他並呼籲人民要有社會正義感。

 

亞北底亞

詛咒厄東民族;因他們與猶大的敵人聯盟。

 

約納

仁慈的寓言表示天主愛所有人,並非只愛猶太人。

 

米該亞

認為敬拜天主和嚴守道德是不可分開的。他相信只有當人們歸向天主時,與天主的盟約才能重行恢復。

 

納鴻

譴責尼尼微(亞述帝國)。寫於西元前七百年,當尼尼微恐怖統治了猶大國不久後。

 

哈巴谷

在納鴻先知以後不久的一位猶大先知,宣講上主利用巴比倫人做懲罰猶大的工具。

 

索福尼亞

他預言雖然耶路撒冷(南國)會滅亡,天主仍會保護一小群人民,也就是那些忠信的遺民。

 

哈蓋

向猶太人的宣講;這時猶太人已經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,鼓勵百姓在耶路撒冷重建雅威的聖殿。

 

匝加利亞

先知預言天主要振興祂的子民;並預言默西亞的來臨。

 

瑪拉基亞

原意為「我的使者」,宣講內容為譴責猶太人的瀆職和他們對天主的冷漠。

 

 

公元前600年

到了公元前 587年,耶路撒冷淪陷;這就是流亡時期,即是以色列人被擄至巴比倫的時期,即是猶太歷史中最痛苦的一段時期。公元前 538年,巴比倫被波斯人征服;波斯領袖居魯士准許流亡在外的猶太人返回祖國,並准許他們擁享信仰自由。

 

公元前537年,第一批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,並在公元前515年完成重建聖殿的工程。這時猶太民族已不能算是在一個國王領導之下的國家,而是一個宗教性的團體。在猶太人中逐漸出現兩種主要的領袖,一是司祭,負責聖殿裡的祭獻工作,另一是經師,負責教導梅瑟法律。

 

公元前350年

從公元前323年至142年,巴力斯坦,由希臘人亞歷山大大帝統治。在他死後,他所征服的土地被幾位重要的將領分佔。

 

巴力斯坦為兩位將軍所佔,其中一位以以色列北部的敘利亞為王朝的中心;另一位則以巴力斯坦西南部的埃及為中心。以色列位於這兩大勢力之間,成為兩大勢力爭奪的對象。

 

到了公元前 200年左右,因為北方的敘利亞需要大筆費用來對付西邊的羅馬敵人,因此向猶太人徵收重稅。希臘人和猶太人之間從此不再相安無事。

 

敘利亞希臘人的統治,終於使某些猶太人忍無可忍,直到公元前 142年,終於征服了壓迫者獲得自由獨立,約持續了一世紀之久。

 

公元前142-63年

在福音中出現的各個猶太教派,就是在此獨立時期成形。在這期間,有三個基本的團體形成,其中兩個在福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:

 

1.司祭階級再一次與統治勢力合作;他們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撒杜塞人。

 

2.有些猶太人強烈反對他們自己領袖的軟弱,因此從猶太人的社會中完全退出,以遵守嚴格的宗教傳統,他們就是厄色尼派。雖然福音中從未直接提到他們,但耶穌可能也知道他們,甚至很可能受到他們深刻的宗教信仰及習俗的影響。

 

3.另一個團體,則想要在撒杜塞人的妥協及厄色尼派的完全退出之間,找尋一個中間的立場;他們就是法利塞人,是非常重要的一群人,在福音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。法利塞人在宗教信仰上不願妥協,因此在高階層的宗教及政治勢力中失去了一些影響力。但是他們深受普通人民的尊敬,在普通人當中也很有影響力。

 

猶太人的社會分成許多互相對立的黨派,幾乎要釀成內戰。最後撒杜塞人和法利塞人向羅馬求助,以解決他們的衝突。在公元前63年,也就是耶穌誕生前六十年,羅馬人佔領了以色列,並完全取得控制權。

 

 

公元前50年至耶穌誕生

公元前37年,羅馬人從巴勒斯坦南部一個叫做依杜默亞的地方,挑選了一名猶太人來治理以色列。這人叫做黑落德,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大黑落德,他一直治理到公元前4年。 耶穌就是在黑落德治理期間誕生的。

 

他死後,羅馬人讓黑落德的三個兒子繼承權力;可是領導能力太差,在耶穌死後約四十年,有些猶太人大規模地起義,反抗羅馬人佔領。

 

這次起義使得耶路撒冷及聖殿完全被毀,連猶太文化也都被消滅了。黑落德的兒子及他們的領導作風,形成了福音中許多故事的背景:

 

1.黑落德的一個兒子斐理伯,統治巴勒斯坦最東北的地區,是三兄弟中較英明的領袖。

 

2.黑落德安提帕(往往簡稱為安提帕,以免與他的父親大黑落德混淆)則治理加里肋亞以及約旦河東的培勒雅。安提帕就是在耶穌時代治理加里肋亞,並被耶穌稱為「狐狸」(路13:31-33)的那一位。

 

3.大黑落德的第三個兒子阿爾赫勞則治理最重要的地區─猶太、撒瑪黎雅和依杜默雅。不幸的是,他是最無能的一位。羅馬人後來不得不除去他的職位,並另找總督。耶穌開始公開傳教時,那任總督就是班雀比拉多。

 

由上所述,可知猶太人的歷史是多麼複雜。這段歷史所引起的社會性和區域性的衝突,在耶穌的一生以及他的傳教生活中,佔了重要的地位。

 

 

相關下載
TOP